介入治療科醫(yī)生常被肝癌患者及其家屬問到:“醫(yī)生,這病該怎么治?能治好嗎?” 其實,隨著肝癌治療效果的逐年提升,治療方案也并非 “模板化”。每個患者的治療都應該是“量身”定制的方案,下面,我們就一起來聊聊肝癌的個體化治療。
一、為什么肝癌治療要“量身定制”?
肝癌的“狡猾”之處在于它的異質性。同樣是肝癌,不同患者的腫瘤大小、生長位置、是否轉移、基因突變特征、肝功能狀態(tài),甚至年齡和基礎疾病都可能完全不同。比如: 1、早期肝癌患者:腫瘤小、位置局限,手術切除或射頻消融可能是根治機會; 2、合并肝硬化的患者:如果肝功能差,直接手術風險高,可能需要先介入治療來控制腫瘤; 3、晚期轉移患者:若檢測到特定基因突變(如MET擴增),靶向藥聯合免疫治療可能帶來顯著效果。
如果僅用“一刀切”的方案,可能會讓患者錯過更適合自己的治療機會,甚至因過度治療加重身體負擔。
二、個體化治療的關鍵步驟:精準評估+科學選擇
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前,醫(yī)生會通過以下步驟全面“摸底”: 1. 病情分期:通過CT、MRI、PET-CT等影像學檢查,明確腫瘤大小、位置、是否侵犯血管或轉移; 2. 肝功能評估:肝硬化程度、Child-Pugh分級(評估肝臟儲備功能)直接影響治療選擇; 3. 分子分型:通過基因檢測、PD-L1表達檢測等,尋找可能敏感的靶向藥或免疫治療機會; 4. 全身狀態(tài):年齡、心肺功能、糖尿病等基礎疾病也會影響治療耐受性。
案例舉例
一位65歲的肝癌患者,腫瘤5cm且靠近大血管,同時有中度肝硬化。直接手術風險高,介入治療科為他制定了“介入栓塞(TACE)縮小腫瘤→靶向藥控制→二期手術”的階梯方案,最終患者雖然沒有選擇手術,但腫瘤控制良好,生存期超過5年。
三、個體化治療有哪些“武器庫”?
現代肝癌治療已進入“多兵種聯合作戰(zhàn)”時代,常見手段包括:
1、局部治療:手術、射頻消融、介入栓塞(TACE)、放療等; 2、全身治療:靶向藥(如侖伐替尼、多納非尼)、免疫治療(PD-1抑制劑)、化療; 3、聯合治療:如“TACE+靶向藥”“免疫+靶向”等,協同增效。
國文醫(yī)院介入治療科始終在追求用更精準的評估找到治療突破口,用更柔性的策略減輕患者痛苦。根據每位患者的不同情況,有針對性的制定合理的治療計劃,做到所有治療都有的放矢,希望每位患者都能在個體化治療中,找到屬于自己的“生機”。
微信掃碼預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