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臨床上,患者因為治療、用藥的需要,應用到靜脈留置針和深靜脈置管的情況已經很普遍了,但留置針的使用會出現一些小問題,比如前一天患者輸完液封管,第二天輸液時發(fā)現留置針內有回血,也不知道回血了多長時間,普通靜脈留置針和深靜脈置管,都經常會出現類似的情況。
多數情況下,臨床護士們都是把回血直接推入血管,沒有回抽,工作中也問過其他的護士,多數護士同事都會說一般沒事,都用肝素封管的了,不必擔心形成小血栓的問題。
針對這一問題,有以下幾種不同的觀點
1、 最好抽出回血:為了保險起見,最好把留置針內的血液抽出來。
2、 周圍靜脈的小血栓會自行溶解:關于回血對血栓的擔憂,中心靜脈導管大的血栓脫落可造成嚴重后果,但周圍靜脈的血栓嘛……人體血液本身就是凝血—纖溶平衡狀態(tài),小的血栓通常會自行溶解,就如長期臥床病人下肢深靜脈雪霜形成,一側腿腫了,是機體凝血—纖溶失衡了,用抗凝藥物低分子肝素使平衡向纖溶方向移動,血栓慢慢“溶解”,最終下肢腫脹消退。
3、 吸出推進問題都不大:回血吸出來推進去問題都不大,吸出來注意無菌操作,推進去這點血凝塊葉不會有大的影響,更不會導致什么肺栓塞。
4、 用肝素封管的留置針回流的血液不會凝固:留置管內殘留有肝素液,回流的血不會凝固,亦不會產生血栓,見回血沒必要抽出,即使有部分凝固進入血液,人體還是有很強的抗凝系統(tǒng)。而且長期臥床的和骨科術后的患者也基本都得用抗凝劑。
5、 用證據說話:留置針里面的回血如果再次進入血管是否會加大血栓形成的幾率,要通過詢證和研究才能確定。
6、 留置針回血都是操作不當所致:留置針封管出現回血,是操作不當所致:固定夾未盡可能靠近穿刺點;未正壓封管;夾固定夾時觸碰了夾子前端,擠壓管子負壓回血;肝素帽低于穿刺點等等。
7、 操作規(guī)范未見該規(guī)定要抽回血:《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(guī)范標準》中未規(guī)定一定要抽出回血。
8、 回血但不一定都會堵管:臨床上看到有少許回血的,不一定會堵管,不影響正常使用的,可不必管它。接上輸液器后,滴速不快的,可考慮回抽或換針,用手擠壓輸液器末端或用生理鹽水沖管的方法是不可取的。
對策
留置針回血,情況不盡相同,處置與對策也不盡相同。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,做好患者輸液管理,以確保患者輸液安全,有效提升護理質量。
1、 三重保障:一是規(guī)范操作,預防回血的發(fā)生:第二,輸液之前看到回血,回抽出來;第三,更換肝素帽,避免將血凝塊推入。
2、 使用雙安全留置針有效防返流:現在的雙安全留置針在不連接輸液器的狀態(tài)下都能防返流,封管液用生理鹽水,不再加肝素,但有時也會有少量回血。對于留置針的回血問題,可先抽出回血,再用生理鹽水正壓封管。
3、 每日輸液前抽回血確認在位和通暢:使用留置針患者,次日輸液前注射器抽回血,確認在位通暢。推注困難時,不可強行推入,應拔除留置針,防血栓進入體內。
4、 見到回血更換肝素帽:第二天又回血后,一般更換肝素帽,避免將血凝塊推入。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疑心重的患者,力爭打消患者心中疑慮。
5、 打開三通取出凝固血栓:留置針回血并凝固,可先不拔針,現看看能不能弄通,可夾閉留置針的夾子,通過肝素反復注射打通,沒法打通的,打開“Y”型三通處蓋帽,使用針頭,挑出凝固的血栓,接上補液,看滴入是否通暢,滴入通暢最好,留置針管上殘留的少許紅色,一般不影響日后補液,若滴入不暢,果斷換針。
6、 有效避免留置針回血:這種是還用肝素封管的情況,因為已經用抗凝藥物封過管了,封管時用正壓封管并把小卡子靠近根部卡就會減少出血。正壓封管有一定的技巧,特別是最后的邊退邊沖的動作,有時稍作停頓再拔針就容易有回血,卡夾靠近根部,在卡的過程要保持正壓狀態(tài)很重要——正確的正壓封管加卡夾靠近留置針根部,以有效避免留置針回血。
(文章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醫(yī)院刪除)
微信掃碼預約